Efficiency V.S. Effect
這兩點自從高中後就變成我的中心思想之一
不過沒有整理出來過,因為我覺得這是很淺顯易懂的
以下做個說明:
之前我說明過V.S.的意義了,Versus 對抗的意思
也就是我認為效能與效率某方面來說是對立的
所謂慢工出細活或是欲速則不達,就是最好的解釋
所以效能與效率某方面來說是對立的
但是就像經濟成長與通貨膨脹的關係一樣
如果想促進經濟成長,就很難避免通貨膨脹,反之奕然
也就是說,想要非常有效能的完成某事物,就很難避免沒效率
例如有份報告必須完成,但是我想要寫10000字
而且字字句句都是鑽研琢磨過的,文易暢通,遣詞用字
裡面論述也必須參考大量資料,並且我必須考證過
(通常我會以書面資料為主,網路較少,這樣參考資料那頁就會很厲害的樣子)
那麼想必我是沒辦法在2個工作天內完成的
又例如我必須在1小時內把音樂會的節目單完成
包含曲序,曲介,並完成附屬的一份給舞監,包含注意事項的節目單
那難免裡面就會有錯字,或者曲序安排不佳,甚至有所遺漏
那麼效率與效能該如何取捨呢?
很簡單,固定其中一項A的最小值(即標準),再求另一項B的最大值
當B項的最大值達到了,則反回來提升A值(但不一定是最大值)
例如第一例,這份報告通常有個時限,通常是期末考前一週
所以我固定效率的最小值:期末考前兩週
然後來求效能的極大值
若效能極大值達到了,也就是我很滿意這份報告了
當然我就可以提早交件,也就是提升效率值
這是固定效率的例子,而通常大部分的事物都有期限
於是通常都是固定效率,來求效能極大
那什麼時候固定效能呢?
那當然就是效率不那麼重要的時候囉
例如藝術家,要創作一個作品
而藝術講求的當然是藝術的表現與它的本質
而不是藝術的完成期間有多短
所以這位藝術家他會要求自己,這個作品必須達到效能極大
在回來求效率,也就是發表時間
就像貝多芬,直到30歲才發表第一號交響曲
又如布拉姆斯,花了30年才完成第一號交響曲
也就是他們都是在求作品的完整性,並不求作品的效率
但是如果這位藝術家,很不幸的沒有飯吃了
那他就必須先固定效率,再來求效能
所以莫札特是創作速度最快的音樂家,當然效能也很高
所以莫札特被稱為神童
那如果這位必須靠藝術吃飯,必須固定效率的藝術家正好是漫畫家呢?
於是262.....
那什麼時候是失敗的?
那就是固定的那一項沒有滿足最小值,且另一項未達最大值
也就是報告期限到了,但是報告還沒生出來
(即效率標準沒達到,效能最大值未達到)
或是藝術品永遠沒有完成....
(即校能標準未達到,效率最大值未達到)
什麼時候要求什麼?
端賴個人對兩項的權衡輕重
效率和效能哪個好?
不一定,但最差的就是固定項最小值未滿足
所以當做某事時,千萬得先想好要先固定哪項的最小值
然後盡力求另一項最大值
像讀書,先固定效率(我要花多少時間讀完)
再盡量求效能極大值,即讀到的完整性
因為沒有固定效能極小值,所以有可能沒看完就上考場了
(但是至少有睡到覺!!)
或固定效能(我一定要把課本看完,每題習題都算兩遍)
然後求效率極大(花愈少時間看完愈好)
這裡隱含一個意義,就是若效率及大很難達到呢?
於是因為沒有固定效率最小值,所以無論花多少時間都在所不惜
或者像某F想追某女,則固定追女生的效能(頂多每月花費$5000元)
而求效率之極大值,即越快追到越好
或者固定效率為無論如何都要追到女生(追妳追到天荒地老)
而求效能--不論什麼手段--極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